不敢去分享自己脆弱的一面?如何為脆弱的分享創造支持的條件
當我們重視富有同理心的交流時,我們可能體會到當自己允許自己與他人分享脆弱的一面時,我們就有機會建立更充實的聯繫。但是要求自己變得更脆弱並不是一個對自己可行的要求,富有同理心的交流更多地是指我們許多希望滿足需求,例如彼此的連結、被重視、傾聽到、相互關係、同理心、接受和親密感。
讓自己“變得更脆弱”(可以翻譯為能分享更多自己的經驗)並滿足其中一些需求的過程需要採取很多行動。而這些行動是我們可以逐步練習並透過練習去建立的,本文章討論兩種主要的可以去建立富有同理心連結的方式。
創造充滿支持性條件的互動
如果我們正在練習能去更真實的分享自己的經歷,那麼很有可能在潛意識的情況下將對話的情境視為不安全的,因而減少分享的模式。
這個時候,我們可透過有意識的去注意和質疑「去分享更多自己的經驗是不安全的」的假設,從而開始創造支持性條件。從熟悉的環境轉移到陌生的環境時,這可能是最容易做到的。尋找並觀察自己退縮的跡象,例如微妙的身體緊張、逐漸狹窄的焦點以及緊繃的嘴巴或喉嚨。
當注意到自己正在評估一段互動不適合共享時,請採取具體行動進行審視。這可能包括環顧周圍的空間,集中注意力去關注環境和人。同時,可以透過以下關鍵的問題去協助自己更多的了解:
人們有在看對方嗎?
大家有在微笑嗎?姿體語言是否呈現封閉的狀態?
環境中是否有很多干擾連接能力的因素,還是環境是否基本上是和平的並且不受干擾?
是否在這個互動中有時間的壓力?
根據注意到的情況,重新評估對共享條件當前支持的話題強度的猜測。例如,工作時喝咖啡休息的十分鐘可能比較適合討論週末做了什麼,但不適合討論更深入或著是情緒強度比較高的話題(家中遇到的挑戰、私人的故事、生活上的壓力等等的)。如果在簡短的互動之間分享情緒強度較高的對話,那麼我們分享的脆弱一面可能就不會得到同理和傾聽。
我們也可以在分享之前通過向自己和他人提出要求來創造支持性的條件,此類請求可能包括以下內容:
在分享之前問問自己「我想從對方那裡得到什麼回應」。
辨別最能支持你分享的情況。這可能意味著要求自己在分享之前等待特定的時間和地點,這也可能意味著去思考溝通的模式(如透過電話或面對面對話)。
向對方提出您想要的回應方式以及希望談話的時間長度。例如,「我想談談今天上班時發生的事情,我只是單純想分享然後希望獲得一些同理心,晚飯後你能一起聊聊 20 分鐘嗎?」
發出即時的連接請求
連接請求是圍繞當前表達的內容創建連接的請求。你可能有體驗過在分享一些脆弱的經歷後感覺分享的內容宣在半空中,自己和對方都不知道如何處理共享的內容。連接請求能讓我們在那一刻有事可做,它們是在對話中向前推進的一種方式。以下是連接請求的一些示例:
你聽到這話時是怎麼想的?
我正在尋找同理心,你能告訴我你對我的經歷的理解嗎?
我不確定我說的有沒有道理,你能告訴我你從我的話中聽到了什麼嗎?
聽我說的話時,你好像想到了什麼。你願意分享嗎?
我在描述我生病時我只是在尋求同情。我想聽到類似 “那感覺應該很不舒服,對吧?”之類的話。
當我說話你沒有反應時,我不確定你是否還在對話內。如果你能理解我所說的話,你能給點個頭嗎?
當然,這些請求也可以在我們是聆聽者角色時所使用。當其他人分享脆弱的一面時,我們可以問他們是否想從你這裡得到這些東西。
反饋是我們不斷依賴於他人的東西。作為社會人,我們需要知道我們如何影響他人,以及我們是否被接受並與群體和諧相處。我們主要通過肢體語言和臉部表情獲得反饋,其次是通過文字。當我們希望建立更深入或更清晰的聯繫時,尋求反饋是一種有用的方法。當我們去評估和創造支持性條件並尋求反饋時,我們就有機會可以體驗到全新的人際連結。
關於社會情緒學習 (Social Emotional Learning)
社會情緒學習 (SEL) 是教育和人類發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社會情緒學習是所有孩童和成年人透過獲取以及應用知識、技能和態度來發展健康的自我認識、情緒的管理和實現個人和集體目標,同時也精進情緒的表達的能力和對他人的同理心,而此更能去建立和健康的、互相扶持的人際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