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in 親子溝通

孩子的情緒學習從哪開始?

理解自己的感受或他人的情緒到底是什麼意思?這是一個可以學習的技能嗎?在多小的年紀可以開始接觸情緒相關的學習呢?情緒學習是社會情緒學習(Social Emotional Learning)的核心組成部分,讓孩子具備有效辨識、理解和管理自己情緒的技能。就像學習一個新的語言一樣,在情緒學習的旅程上,我們也可以透過不同的資源、框架、課程或是指南來協助我們更有效地練習。

「這是為了你好」的潛在影響 到底是為了誰好?

在我們嘗試去提供支持和幫助的過程中,我們的用詞可能會帶給對方很不一樣的感受。我們的談話中經常出現的這樣一句話是「這是為了你好。」乍看之下,這句話似乎表達了我們的好意,不是嗎?然而,如果沒有足夠的背景或理解,它可能會給人一種居高臨下和輕蔑的印象,破壞我們正在努力建立的同理心聯繫。

面對別人的情緒時我能怎麼回應?

當我們心愛的人、重視的人、知己、家人或是朋友面臨巨大挑戰時,我們可能自然地會想要提供幫助。不過有時候,我們可能不知道如何提供幫助。當問題是實際或物質層面的話,我們可能會因為知道如何提供幫助而感到欣慰。但當問題涉及情感層面,知道如何提供支持或許就不那麼容易了。

為什麼「沒關係」和「不用擔心」可能會讓人疏遠?

在人際交往中,建立有意義的聯繫是很重要的。通過清晰地表達我們內心的世界,我們可以與他人建立深刻的連結。然而,當我們在對話中使用「沒關係」或「不用擔心」等等的詞彙時,我們可能會無意中在彼此中建立起隔閡。在本文中,我們將探討為什麼這些短句可能導致人們疏遠,並提供一些富有同理心和有意識的溝通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