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同理心溝通」更自然

讓「同理心溝通」更自然

我們如何以一種在自然的交流方式表達自己時,也保持臨在當下非暴力溝通意識的關注?這邊提供七個能協助正在練習非暴力溝通的你,將書本上的經典語言演變為口語的非暴力溝通語言。

核心精神:

  • 我們使用非暴力溝通練習的流暢性建立在與對自己和他人的同理心、我們面對自己內心深處的真實性,以及在非暴力溝通中自然浮現的詞彙與句子。這意味著我們著重於意識更勝於形式。

  • 我們練習非暴力溝通的目標:建立一種基於發自內心相互給予與他人之間的流動支持連結。

  • 在我們對話時選擇詞彙或是句子的主要意念是:這個人聽到的可能是什麼?特別是如果在沒有接受過非暴力溝通的培訓下,對方會聽到什麼?

  • 儘管我們希望支持自然流動的對話,但我們的第二個意圖,是在對話中確保我們對非暴力溝通練習的意識,而不是陷入聽起來好像「自然」的言論。

練習一:在對話中不使用「感覺」以及「需要」這兩個詞

在保持密切關注對方以及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時,在對話中避免使用「感覺」和「需要」這兩個詞。這細微的練習有機會能讓對方能感受到我們所說的話,而不會覺得自己在被檢視、分析、或著感受到距離。

例如:

我們可以說「你因為希望被尊重所以很舉喪?」而不是「你因為需要被尊重所以感覺沮喪嗎?」

“Are you frustrated because you want respect?” 而不是 “Are you feeling frustrated because you need respect?” 

練習二:用富含內容的句型來描述「需求」

在非暴力練習的過程中可以嘗試使用較完整且包含較多內容的句子來取代「一個詞」的需求。這樣的轉變能支持更大的對話流動感,並為我們所說的內容提供更具體的背景,同時仍然保持需求和策略(以解決問題或是能滿足需求的方式)之間的區別。

例如:

「你因為希望被尊重所以很舉喪?」可以展開成

「你是否因為即使意見不同也希望自己的觀點受到尊重而沮喪?」

練習三:不使用「因為」來連結感受以及需求

在非暴力溝通的基礎框架練習中,「因為」這個詞常用來聯繫感受和需求。這有時候是一個概念或是心智模型的落差,而不僅僅是語言障礙。「感覺源於需求」這個概念的的理解並不普遍,這種語言的使用常常使對談變得尷尬,有時甚至令人困惑。一個解決方案是將表達分成兩個句子,或者只關注需求並捨棄在對話中對「感覺」的關注。

例如:

「你是否因為即使意見不同也希望自己的觀點受到尊重而沮喪?」我們可能會刪除 “因為” 這個詞「[你感到沮喪嗎?] 即使意見不同,你也想因為你的觀點受到尊重嗎?」

練習四:選擇場合事宜的詞彙

嘗試使用適合場合以及時宜的需求和感受詞彙(特別是感受),可以有意識地去思考這個將要使用的詞彙適不適合當下的場景,以及對方自在可接包容的脆弱性,有時候我們選擇的詞彙超出了對方願意體驗或是應對的程度。

例如:

在許多工作環境中,說「你擔心約翰離開辦公室嗎?」而不是說:「你害怕約翰離開辦公室嗎?」

練習五:使用多種請求言語的句型

除了「你願意……」之外,可以透過使用多元或是不同的請求方式來輔助對話的流暢自然度。

例如:

使用「你願意...」提出一個請求之外,具體取決於上下文和輕鬆程度也可以使用「您介意……」「你對……感到滿意嗎?」或「這對你可行嗎?……」。

練習六:擴展對於連結請求的範圍

將連接請求的範圍擴展到習慣性請求之外的互動,在連接的需求不是明顯的情況下提供請求的原因來增加連接請求的靈活性。

例如:

「我想確保我真的明白你在說什麼。如果可以的話,我可以反映你剛才說的話嗎?」

練習七:

在對話中去核對自己對對方所說得了解,並且同時以身示範在坦誠練習非暴力溝通的脆弱。通過基於同理的表達而不是同理的思考或猜測來創造更輕鬆和流暢的對話。這雖然增加了我們自己的脆弱性,但對於不熟悉非暴力溝通的人來說,這是一種更熟悉的演講形式。

例如:「我非常清楚這對你(或與當下相關的任何其他事情)意味著多少。」

關於社會情緒學習 (Social Emotional Learning)

社會和情緒學習 (SEL) 是教育和人類發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社會和情緒學習是所有孩童和成年人透過獲取以及應用知識、技能和態度來發展健康的自我認識、情緒的管理和實現個人和集體目標,同時也精進情緒的表達的能力和對他人的同理心,而此更能去建立和健康的、互相扶持的人際關係。

閱讀更多

安全型依附 一個充滿支持的成長空間

安全型依附 一個充滿支持的成長空間

面對滔滔不絕獨白的第三種選擇

面對滔滔不絕獨白的第三種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