嚮學國際教育  探索社會情緒學習的七個章節

嚮學國際教育 探索社會情緒學習的七個章節

本文介紹嚮學國際教育特別為小學低年級設計的社會情緒學習(Social Emotional Learning)課程,本課程旨在與蓋德國際教育的學生們一同探索以及練習關於社會、情感和道德學習的學習。

關於社會情緒學習

社會情緒學習(Social Emotional Learning)涉及學生和成人獲取和有效應用必要的知識、態度和技能以理解和管理他們的情緒、感受和表現出對他人的同理心、建立和實現積極目標、發展和保持積極的關係並做出負責任的決定。透過社會情緒學習,我們能夠有效和合乎道德地處理自己、我們的關係和我們的工作。 

社會情緒學習的能力被視為人在社會群體生活中所有方面的基本技能。社會情緒學習相關的能力包括正向的健康實踐、參與公民意識以及在學校內外取得學術和社會成功的基本技能。社會情緒學習有時被稱為「缺失的部分」,因為它佔了學生成長過程的一部分,與在學校的成功密不可分,在以成績為主的教育環境中,有時候會不小心地被忽略或是比重被放輕。社會情緒學習強調主動學習方法,當提供機會來練習培養積極態度、行為和思維過程,透過在課程領域和環境中推廣,嚮學國際教育通過有意識地提供培育和關懷的學習環境和經驗來學習社會情緒學習。

課程範圍和順序

嚮學社會情緒學習課程主要有七個章節和一個最終的專題組成。每章都以概述主要內容的介紹開始,然後是三到七次的學習經歷或課程。建議的規劃每次學習體驗在 20 到 40 分鐘左右(基本時間參考的基準點為完成該學習經歷及其組成部分所需的最短時間)。然而,學習經驗是可以在單天或者分多天完成,以便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進行更深入的學習。此外,當時間不允許在一個課程中完成整個學習體驗時,大多數學習體驗可以很容易地分為兩個部分。

每個學習經歷最多包含五個部分。這些包含:

  1. 自我連結

  2. 知識分享/討論

  3. 洞察活動

  4. 反思練習

  5. 統整

嚮學社會情緒學習體驗的教學模式著重於從接受的知識到批判性的洞察力再到具體的理解。一般而言,知識分享/討論部分主要在傳達新的資訊,洞察力活動旨在激發批判性洞察力,而反思性實踐來達到更深入的個人反思,從而產生具體的理解。本課程的章節的順序和學習經驗經過設計,學習內容以漸進式的建立並相互加強,嚮學社會情緒學習更是遵循美國CASEL機構提到的四個原則(縮寫為 SAFE)的方式實施來提升最大的學習效果。這些是:

  • 有順序的:相互關聯和協調的活動,以促進技能發展。

  • 主動的:主動的學習形式幫助學生掌握新的技能和態度。

  • 專注的:強調發展個人和社交技能的組成部分。

  • 明確的:針對特定的社交和情感技能。

第一章節:創建一個富有同理心的教室

本章專注於系統思維、同情心和批判性思維。 嚮學社會情緒學習的核心是讓學生了解如何最好地照顧自己和彼此,特別是關於什麼是他們的社交和情感健康整體狀態。因此,所有的嚮學社會情緒學習都可以被視為以同情和慈悲為基石:對自己的慈悲(自我慈悲)和對他人的慈悲。當然,不能簡單地告訴學生要對他人和自己有同理心,必要的是探索這種思維方式的價值,展示一系列方法,並提供一套工具。當學生開始了解這些工具和方法的價值時,他們將開始為自己使用它們。那時,他們成為自己和彼此的老師。

第二章節:建立韌性和學習調節神經系統

第二章節討論關於我們的身體和神經系統如何影響我們感到的情緒以及身心狀態。

在現代生活中,當我們的生存沒有真正的威脅時,我們的身體依然有時會對危險做出反應,或在威脅過後依舊保持著危機感。這狀態可能導致神經系統失調,進而損害學生的集中力、注意力和學習能力,甚至損害他們的身體健康。幸運的是,學生們可以學會讓自己的身心平靜下來,調節他們的神經系統,本章節向學生介紹韌性技能,以增強這種自我照顧的技能。

在嚮學社會情緒學習中採用的是一種基於復原力以及韌性培養的方法,它注重於個別學生的長處而不是治療創傷。無論他們的創傷經歷水平如何,復原力以及韌性是對任何人都有益的一般去為會自己身心健康的技能。第二章節是第三章節的基礎,更了解韌性以及調節自己的神經系統時的學生更能探索嚮學社會情緒學習的下一個元素:培養注意力和發展情緒意識。

第三章節:加強注意力和自我意識

除了對身體感官和對神經系統的認識之外,自我同情和對他人的同情同時也需要有「情感素養」和對我們思想如何運作的理解,為此,我們需要能夠仔細並密切關注我們的思想和經驗。這是第三章節「加強注意力和自我意識」的主題。

注意力訓練對學生有很多好處。它有助於集中注意力、學習和記憶的保留,注意力訓練同時可以讓一個人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衝動。縱使經常被講「注意!」,但很少有人教學生如何訓練和培養更強的注意力。在嚮學社會情緒學習中,注意力不是通過意志力來培養的,而是通過特別以尊重為基礎規劃的反復練習機會來培養,就像學習任何其他技能一樣。

學生可以毫不費力地密切關注他們覺得有趣的事情,問題是當事情不那麼刺激或有趣時,第三章節從多面向去提供學生注意力的訓練。首先,嚮學社會情緒學習介紹注意力訓練的概念及其潛在的好處。其次,向學生展示當我們關注事物時,我們可能會發現它們比我們最初想像的更有趣。第三,課程介紹了引人入勝且易於理解的注意力練習。最後,課程引入了注意力訓練,例如透過比如走路或注意呼吸的簡單動作等刺激性更小的活動來讓學生去專注於當下。在整個過程中,學生們被邀請注意當他們能夠以平靜、穩定和清晰的注意力集中註意力時,他們的思想和身體會發生什麼。

第四章節:與情緒共處

本章節幫助學生了解如何思考自己的情緒,以及理解不同的心理狀態、情緒和情緒特徵。章節內將有活動協助學生培養對情緒表達以及情緒認知的了解,有助於提高情商並幫助學生更好地駕馭自己的情感。通過學習駕馭或是與自己的情緒共處,學生們也在學習如何克制傷害自己和他人的行為。當他們認識到這一點時,他們就會明白培養良好的情緒互動:不壓抑情緒而是與自己情緒共處的健康方式。

第五章節:了解他人和相互學習

在本章節中,課程從個人領域轉向社會領域,這裡的學習經歷旨在幫助學生將注意力轉向他人。許多在第一到第四章節中為個人領域培養的相同技能也可以在與他人互動時應用,但相比於向內觀察自我,這章節讓學生向外關注他們的同學和他們每天遇到的人。

國小中低年級年齡段的孩子天生對他人充滿好奇和關注,但他們有時缺乏了解如何關注他人、提出問題或以有意義的方式探索與他人異同的技能。這個章節的課程重點放在三個關鍵領域,每個領域都是一個完整的學習經歷:透過互動背景去理解他人的情緒、專心聆聽以及探索人們相同和不同之處。這些學習經歷的基本主題是同理心:理解他人的處境和情緒狀態並與之產生共鳴的能力。同理心,以及隨之而來的正念傾聽技巧,反過來為下一章關於自我同情和對他人的同情奠定了基礎。

在這個年齡段,孩子們有時可能會認為別人的想法和感覺總是和他們一樣,或者如果他們不這樣做,他們可能會覺得別人的差異是完全不同的,幾乎沒有共同點。本章的重點是探索這兩個極端之間的中間地帶,了解它們的共同點和不同點,並看到兩者都不能否定對方。在這樣一個包容共性和差異的中間立場上,可以產生對他人的尊重和真誠的同情。

第六章節:對自己和他人的同理

本章節的重點是學生如何學會對彼此和對自己更加友善。這主要包括幫助學生提高對自己和他人情感生活的認識。當學生能夠在互動中理解他人的情緒和行為時,他們將能夠更好地同情他人。這進階的能與他人的聯繫更加緊密,從而減少孤立和孤獨。

本章的首要主題是同理和自我慈悲,著名的慈悲學者圖登金巴博士將慈悲定義為「當我們面對另一個人的痛苦並感到有動力看到痛苦得到緩解時產生的一種關注感。」因此,慈悲取決於對他人處境和能同理他們的能力,加上對那個人的關注或喜愛。這些品質對於自我同理也很重要,心理學家克里斯汀·內夫博士是該主題的世界領先專家之一,他寫道,自我同情意味著「在面對個人失敗時保持友善和理解。」

幫助年輕學生探索自我同理很重要,因為他們剛剛進入一個生活階段,他們將越來越多地受到老師、父母和監護人以及同齡人的多種評價。因此,重要的是他們要知道,他們在學習或生活中遇到的任何挫折並不反映他們缺乏個人價值,而是可以作為他們未來發展的成長經歷。

第七章節:成長是一個共同學習的過程

課程的第七章側重於系統和系統思維。這些不是全新的主題,因為它們已在整個課程中引入。在第一章中,學生們能學會建立一個相互依賴的網絡,顯示有多少事物與單個項目或事件相關聯。在第三章和第四章中,他們探討了情緒是如何從原因和背景中產生的,以及情緒可能如何不小心被放大而影響周圍的一切。系統思維已融入整個課程,但本章將直接明確地探討它。

嚮學的社會情緒學習課程中將系統思維定義為「理解人、對象和事件如何在復雜的因果關係網絡中與其他人、對象和事件相互依存存在的能力。」雖然這聽起來可能很複雜,但即使是年幼的孩子也有與生俱來的系統思考能力。儘管他們可能不會使用“系統”一詞,但他們直觀地理解他們的家庭或家庭環境是具有特定動態的複雜結構。並非家庭或教室中的每個人都喜歡相同的事物或以相同的方式進行——改變這些系統中的一件事會影響每個人。本章節的課程是把這種與生俱來的系統思維能力,通過實踐和應用去進一步培養和練習。

詳細閱讀蓋德國際教育的學生們一同探索嚮學國際教育的社會情緒學習(Social Emotional Learning)課程:

關於社會情緒學習 (Social Emotional Learning)

社會和情緒學習 (SEL) 是教育和人類發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社會和情緒學習是所有孩童和成年人透過獲取以及應用知識、技能和態度來發展健康的自我認識、情緒的管理和實現個人和集體目標,同時也精進情緒的表達的能力和對他人的同理心,而此更能去建立和健康的、互相扶持的人際關係。

閱讀更多

社會情緒學習 - 創建一個富有同理心的教室

社會情緒學習 - 創建一個富有同理心的教室

如何應對不請自來的反饋

如何應對不請自來的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