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理心猜測在溝通中的力量

同理心猜測在溝通中的力量

在我們日常的對話中,我們經常遇到一種情況:在對話中聽見對方的話時,並沒有能完全確定對方可能有的感受或需求。這就是“同理心猜測”這門藝術的應用場景。所謂「同理心猜測」,就是我們嘗試著以問句的方式,透過確認和核對,去理解對方可能有的感受和需求。過程的重點不在於可以精準的說中,而是提供對方可以延續他分享的空間。

同理心猜測的兩個基本原則

  • 意圖:關注某人可能的需求或願望,過程的重點不在於可以精準的說中,而是提供對方可以延續他分享的空間。同理心猜測著重在更多的理解,而非以心中的假設、診斷或評判去和對方互動。

  • 形式:接受需求是「普遍性」和「抽象性」的。它鼓勵我們深入到表面之下,超越形容詞和副詞的描述,去發現潛在的抽象需求。

同理心猜測的實際應用

同理心猜測句型範例:

  • 「你希望_(內在需求)_嗎?」

  • 「你會因此感到_(感受)_嗎?」

  • 「你是不是因為_(內在需求)_而感到_(感受)_?」

  • 「聽起來_(內在需求)_對你來說很重要,這樣了解對嗎?」

這裡有一些在日常情況中的同理心猜測的例子:

例子一:看穿批評,理解背後的需求

  • 朋友: 「吼,你總是遲到!」

  • 彷彿打了個巴掌:「我哪有!」

  • 同理心猜測:「你是不是希望我能對於你的時間有更多的尊重?」

例子二:嘗試了解抱怨背後的感覺

  • 伴侶:「你從不幫忙做家事!」

  • 爆炸前的秤斤秤兩:「我昨天有洗碗啊。」

  • 同理心猜測:「聽起來你覺得很累,需要更多的合作和支持。我這樣的了解對嗎?」

例子三:超越字面,去聽見感受

  • 朋友:「這太難了,我做不到!」

  • 正能量爆棚:「你可以的!加油!」

  • 同理心猜測:「不知道你壓力是不是很大。你會需要支持、安慰,或者一些鼓勵嗎?」

例子四:不果斷假設,了解內心世界

  • 孩子:「我不想要做作業了!」

  • 乖乖任命的回答:「不行,討厭作業還是要做,沒有寫完別想出去玩。」

  • 同理心猜測:「你看起來很沮喪。你是不是需要休息或幫忙呢?」

例子五:核對對方的心情

  • 朋友:「我厭倦了自己一個人!」

  • 假設我已經懂了的回答:「我幫你介紹。」

  • 同理心猜測:「是不是希望有個陪伴而感到孤單呢?」

在這些情況下,同理心猜測可以幫助將潛在的衝突轉變為更具同理心的對話,鼓勵分享感受和需求。

同理心猜測的重要性

同理心猜測不是為了診斷或評斷他人。它是關於去加深理解,並嘗試連接到他人的感受和需求。透過一個開放的對話,並給予他人詳述內心感受和需求的機會。通過將同理心猜測納入我們的溝通中,我們可以與我們周圍的人建立更深的聯結和更有意義的對話。


關於社會情緒學習 (Social Emotional Learning)

社會情緒學習 (SEL) 是教育和人類發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社會情緒學習是所有孩童和成年人透過獲取以及應用知識、技能和態度來發展健康的自我認識、情緒的管理和實現個人和集體目標,同時也精進情緒的表達的能力和對他人的同理心,而此更能去建立和健康的、互相扶持的人際關係。

閱讀更多

別把「沒事」和「沒關係」當成標準回應

別把「沒事」和「沒關係」當成標準回應

言語的力量:走向正向對話互動

言語的力量:走向正向對話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