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同理心的深度

探索同理心的深度

在練習同理心溝通的時候,常常會被問到,怎麼可能有人能如此深刻地知道我正在感受什麼?同理心看起來如此簡單而有力,宛如魔法。

而現在,在嚮學許多的課程跟內容中,我門每天都看到這種“魔法”在個人、團體和組織中發揮作用。今天,我們想與大家分享一些如何猜測和感受同理心的方法。

同理心的第一原則 (意向):

去與對方保持同理心溝通主要是讓我們專注於我們希望體驗的事物。當某人說:“你從來不聽我說話!”他們可能需要被聽到。若你告訴自己:“我從未完成過任何事!”你可能期望自己的言行更有誠信或更有效率。當出現了好像不太悅耳或是評論時,我們可以嘗試著去猜測對方或是我們背後的感受和需求。

同理心的第二原則 (形式):

同理心溝通的另一個關鍵觀念是我們人們的基本需求是共通的。比如說些抽象的需求—愛、支持、選擇、自由和彈性等,這些都是我們無法觸摸的經驗。

將這些原則實際應用:

例如,當有人說:「他很依賴我。」這表示他可能是希望對方是“獨立、自給自足或負責任”的。若你告訴自己某人或某事是「不體貼」,那你可能需要「體貼」。若你認為某人「無能」,那你可能渴望「能力」。若你覺得某事「困難」,那麼你可能希望事情能「簡單些」。

有些評判其實沒有太大意義,例如,“你真是個笨蛋”或“真酷!”。這些詞語更多地是表示情感的強度而非具體的需求。

希望這些建議能幫助你理解同理心,並能更容易地與他人分享這種“魔法”。記住,在練習基於語義的同理心猜測時,語境非常重要。而在聆聽他人時,除了使用的詞語外,真正重要的是你的意圖——將你的心和思想都融入到你與他人的連接中。

關於社會情緒學習 (Social Emotional Learning)

社會情緒學習 (SEL) 是教育和人類發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社會情緒學習是所有孩童和成年人透過獲取以及應用知識、技能和態度來發展健康的自我認識、情緒的管理和實現個人和集體目標,同時也精進情緒的表達的能力和對他人的同理心,而此更能去建立和健康的、互相扶持的人際關係。

閱讀更多

感受意識:感受與情感的認識之路

感受意識:感受與情感的認識之路

困難的要求?無法達成共識的對話?有效的溝通請求技巧

困難的要求?無法達成共識的對話?有效的溝通請求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