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型思維」阻礙了我們表達請求的能力
在接觸更多溝通表達的學習以及內容後,去了解「請求」與「要求」的差別,也去了解提出請求的機制並努力培養相關技能後,我們依然可能在去表達請求的過程中遇到挑戰。有時候或者很難找到表達自己請求的勇氣,在意識到自己的需求時沒有辦法以自己想要的方式去闡述。
另外,提出請求時一個常見障礙是我們給自己的限制型思維,限制型思維通可能從過去的經驗中衍生或是朔造出來的,通常是在試圖保護自己或是去合理化一個當時無法完全意會的經驗。當限制型思維通出現時,我們可能會不敢開口去表達自己的請求,我們可能會收回自己想要去溝通的念頭,我們甚至有機會去提出一個不真誠的請求。以下是嘗試提出請求時可能會遇到的一些限制型思維:
“我會造成別人的負擔。”
“我必須做得完全正確才行。”
“我不應該去要我想要的東西。”
“我不應該想要更多。”
“我是獨自的一人。”
“我不相信其他人想要支持我。”
“我的需求不重要。”
“我應該可以自己做所有事情。”
“這樣請別人幫忙太多了。”
“問得太多了。”
“要求我想要的東西是自私的。”
“如果我開口問了,那麼對方給予的或是幫助的就不是真心的。”
“除了我,沒有人能做對。”
當您閱讀這些信念時,有哪些句子聽起來很熟悉呢?選擇一個聽起來很耳熟的句子,在默念這個句子的同時,去觀察自己的內在世界或是內心有什麼樣子的變化,是不是有體驗到身體感覺上的變化?或著是浮現出的衝動、感覺、需要、記憶、能量和圖像?保持以富有同理心觀察者的視角去察覺這限制型思維帶出來的心境狀態。
例如,如果你聽到自己說:“我不應該去要我想要的東西。”,你可能會注意到你的胸口變得緊繃,同時伴隨著崩潰和絕望的心情,也許浮現出渴望支持,也可能想起因要求某事而被責罵以及獨自站立的形象。當你從正念慈悲的狀態中清楚地看到這限制型思維帶來的痛苦時,我們就有機會從這個限制型思維中跳脫。
練習與實踐
挑戰自己在本週的生活中提出三個請求。當然,請記住有關有效請求的基礎知識:
清楚地將請求與內心的需求聯繫起來。
確保這提出的請求是可行的:一個請求包含了以下部分或所有的元素:做什麼?誰?在哪裡?什麼時候?多久?多常?
問你想要什麼,而不是你不想要什麼。例如:“我重視尊重和可預測性。如果以後的會議可能會遲到五分鐘以上,你願意打電話通知一聲嗎?”而不是:“我們的會議請不要遲到。”
讓其他人知道,您希望他們只有在符合他們自己的需求時才會同意您的請求,並且如果他們不想合作,您還有其他方式來滿足您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