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慈悲疲勞」?慈悲疲勞有哪些警告信號?

什麼是「慈悲疲勞」?慈悲疲勞有哪些警告信號?

你可能不熟悉「慈悲疲勞」這個詞,但你可能可以推測到它背後的概念:一種你沒有更多的同情心可以給予的感覺。

慈悲(惻隱之心)是在聽到以及了解對方情緒時,陪伴著對方一起面對一起接受這些情緒,不加以去詮釋或著是去「改善」這些情緒。

慈悲疲勞曾經是在醫護人員、急救人員、執法人員和家庭護理人員較常出現的的事情。但隨著社會上許多資訊的多元,24 小時的新聞周期帶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不間斷的新聞,我們可能都面臨著同情疲勞的風險。慈悲疲勞類似於倦怠。但倦怠通常源於工作過多或責任過多。慈悲疲勞來自於幫助他人——你想繼續幫助,但你因暴露於超出自己能負荷的他人的情緒而不知所措。

就像倦怠一样,慈悲疲勞是一個慢慢累積的過程。 慈悲疲勞多發展需要時間,它會慢慢建立,在自己或生活中的其他人互動時,在沒有多注意自己的狀態下,可能最終會過度使用你的同情心技能和心力,以致我們不再有更多的慈悲或是同情心可以提供。

慈悲疲勞可能出現的症狀

有沒有在花上一陣子傾聽別人之後感到精神疲憊的狀態?或著是長期的當作別人的情緒避風港後覺得煩躁?越早能注意到慈悲疲勞的跡象,就能越早照顧自己並補充自己的同情心和心力。這些事慈悲疲勞可能會感受到的狀況,可以想想是不是最近自己再給予周圍的人支持跟協助時,自己的心力狀況。

  • 感到身心疲憊

  • 感到無助、絕望或無能為力

  • 感到煩躁、憤怒、悲傷或麻木

  • 情緒的大起大落

  • 一種被孤立或在同件事情感受到較少樂趣的感覺

  • 反覆地去想著他人的痛苦並對造成痛苦的事件或人感到憤怒

  • 責備自己並有沒有做足夠的事情來幫助受苦的人的想法

  • 個人和職業成就感下降

  • 你的世界觀或靈性的改變

讓自我保健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力就好像是氧氣,在幫助他人之前先戴上自己的氧氣面罩。亞利桑那州斯科茨代爾市班納行為健康醫院的精神科醫生Yazhini Srivathsal 建議透過下列的項目,確保我們在照顧他人的同時照顧自己的情緒和身體健康和需求。

  • 在社交和個人生活之間找到平衡

  • 遵循自我保健的習慣——充足的睡眠、選擇健康的食物、定期鍛煉身體和培養社會關係

  • 避免信息過載並註意壓力或創傷性信息對您的影響

  • 有意識的規劃並參與可以讓自己感到振興和補充心靈能量的活動

  • 練習感恩,活在當下

  • 專注於你可以控制的領域,包括你的想法和感受,而不是對改變可能超出你控制範圍的事情抱有不切實際的期望

  • 需要時尋求專業幫助

文章資料來源:Banner Health

協助孩子培養終身學習的精神

協助孩子培養終身學習的精神

積極專注的傾聽

積極專注的傾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