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情緒學習 - 對自己和他人的同理
本文章介紹嚮學國際教育特別為小學低年級設計的社會情緒學習(Social Emotional Learning)課程,本課程旨在與蓋德國際教育的學生們一同探索以及練習關於社會、情感和道德學習的學習,課程大綱請參考嚮學國際教育的社會情緒學習(Social Emotional Learning)課程:
關於社會情緒學習
社會情緒學習(Social Emotional Learning)涉及學生和成人獲取和有效應用必要的知識、態度和技能以理解和管理他們的情緒、感受和表現出對他人的同理心、建立和實現積極目標、發展和保持積極的關係並做出負責任的決定。透過社會情緒學習,我們能夠有效和合乎道德地處理自己、我們的關係和我們的工作。
社會情緒學習的能力被視為人在社會群體生活中所有方面的基本技能。社會情緒學習相關的能力包括正向的健康實踐、參與公民意識以及在學校內外取得學術和社會成功的基本技能。社會情緒學習有時被稱為「缺失的部分」,因為它佔了學生成長過程的一部分,與在學校的成功密不可分,在以成績為主的教育環境中,有時候會不小心地被忽略或是比重被放輕。社會情緒學習強調主動學習方法,當提供機會來練習培養積極態度、行為和思維過程,透過在課程領域和環境中推廣,嚮學國際教育通過有意識地提供培育和關懷的學習環境和經驗來學習社會情緒學習。
第六章節:對彼此和對自己更加友善
年幼的孩子可以認知到,即使是動物也不斷地尋求幸福並避免痛苦。他們尋求食物和溫暖的住所,並避免捕食者。有些人可以和善待他們的人交朋友,但他們會逃離那些試圖傷害他們的人。連動物也喜歡善良和同情,而不是嚴厲和殘忍,人類也是如此。
本章的重點是我們如何學會對彼此和對自己更加友善。這不僅來自於想要善良,而且來自於知道如何去友善的與自己還有對彼此互動,本章節的內容包含幫助學生提高對自己和他人情感和情緒的認識。如果學生能夠對話的上下文或是互動的細節中理解他人的情緒和行為,他們將能夠更好地與他人產生共鳴,也因此孩子能與他人的聯繫更加緊密,從而減少孤立和孤獨。同時,更好地理解他人和培養對他人的關懷態度的能力與更好地理解和關心自己的過程非常的相似。
因此,本章的首要主題是同情和自我慈悲。著名的慈悲學者圖登金巴博士將慈悲定義為「當我們面對他人的痛苦,並感到有動力看到痛苦得到緩解時產生的一種關注感。」因此,慈悲是基於對對方的關心以及真心對他人處境和一種同情對方的能力。這些品質對於自我同情也很重要,心理學家克里斯汀·內夫博士是該主題的世界領先專家之一,他對自我同情的詮釋為「在面對個人失敗時保持友善和理解。」幫助年輕學生探索自我同情很重要,因為他們是剛剛進入一個生活階段,將越來越多地受到老師、父母和監護人以及同齡人的多種評價。因此,重要的是他們要知道,他們在學習或生活中遇到的任何挫折並不反映他們缺乏個人價值,而是可以作為他們未來發展的學習經驗。
學習單元一
本章節的第一個學習經驗介紹自我同情,探討人們用來鼓勵朋友解決困難的許多行為和言語類型,也可以用來鼓勵和幫助自己。此外,學生也透過活動培養成長型思維,認識到學習需要時間,挫折是自然的,不是放棄或對自己感到難過的理由。學生也有機會去探索不切實際的期望(例如一切都會來得容易,永遠是贏家,或者永遠不會經歷失敗或挫折)可能出現的地方或是情境,因為不切實際的期望可能會觸發自我批評和自我價值的貶低。
學習單元二
學習二轉向對他人的同情。為了能給予別人同情,一個人必須意識到他人的需要,並且還必須感受到與他們的某種情感聯繫。在本單元中,學生和老師透過一個關於同情和寬恕的故事來討論對他人的友善同情。透過故事去了解一些關於寬恕和同情的關鍵概念,學生能了解寬恕基於通過了解該人的情境,去釋懷對另一個人的負面情緒的想法。
學習單元三
學生要意識到同情和善良並不意味著一個人總是必須與他人相處,對一切都說“是”,或者給人們他們想要的一切,而不考慮對他們或對自己造成的後果。如果是這樣,同情心可能是相當自我毀滅的。相反,同情心必須與明辨是非的能力相結合,如果給某人他們要求的東西會傷害他們,那麼在那種情況下的同情心可能會要求一個人必須說不。因此,最終的學習單元的案例和故事著重於同情意味著說不或設定限制的情況。
關於社會情緒學習 (Social Emotional Learning)
社會和情緒學習 (SEL) 是教育和人類發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社會和情緒學習是所有孩童和成年人透過獲取以及應用知識、技能和態度來發展健康的自我認識、情緒的管理和實現個人和集體目標,同時也精進情緒的表達的能力和對他人的同理心,而此更能去建立和健康的、互相扶持的人際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