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in 親子溝通

如何和諧的去做決定?好好的聊天怎麼突然吵起來了?

有沒有遇過在和朋友討論事情的時候突然起了衝突?或是在和伴侶詢問看似簡單的問題時圖還是在和孩子溝通的時候慢慢覺得煩躁不耐煩?如果您在與某人做決定時遇到困難,很可能您已經忽略了去傾聽和聯繫彼此的需求。放慢腳步去傾聽內容背後真正重要的內容,這使您可以做出更加充實和和諧的決定。

給孩子讚美和獎勵到底適不適合?

在跟孩子互動的時候,我們可能試圖通過讚美或是表揚來鼓勵孩子的發展和成長,如果使用得當,這些鼓勵的話可以對孩子產生強大的正向影響。無論是學習成果還是運動成績上,“你做得很棒”或“你真聰明”都是完成事項時常用的鼓勵詞,但對孩子們使用這些鼓勵的話並不總能激發孩子們的動力。

你說的「是」是真心的「是」嗎?打破身心分離的「是」

我們能怎麼知道自己準備要說的「是」的背後其實是「不是」呢?有沒有情況是一旦對一個要求說了「是」或是「好」,心裡好像有個負面的能量開始慢慢醞釀,開始感到怨恨、被利用、惱火或著不被賞識等等的情緒?透過本文章去了解如何站在自己的基準點上,做自己想成為的人,而不是別人期望你成為的人。

如何提出有效的需求?區分「請求」與「要求」

當我們在與別人的互動中,我們學著去理解和表達我們的感受和需求,我們接著慢慢的開始去了解如何滿足我們的需求,但是我們要如何學習提出明確和提出的需求呢?本文章將探討我們將如何通過詢問某人現在的意願來請求那些將豐富我們生活的事情,同時我們也將學習去區分「請求」與「要求」。

給予自己的關懷與包容來面對情緒的波折

在許多時候我們可能會覺得事情好像總是沒有這麼的順心,或著是在生活中許多的互動讓自己有許多的負面情緒或是厭惡,在每一個負面的情緒背後都藏有著許多未被滿足的內在需求。透過本文章的練習,選擇一個未滿足您的需求的經歷,你將去探索相關的感受、判斷、價值觀,以及滿足內在需求的感受和可能出現的任何悲傷。

《全腦教養法》成為一個有自我意識和控制力的人

大多數父母從未學習過如何培養孩子的大腦——但這些有用的知識是育兒的一個重要方面。只有通過對全腦的了解,才能幫助孩子整合思想的不同部分,成為一個有自我意識和控制力的人。這篇文章分享《全腦教養法》書中關於了解孩子大腦的不同部分和功能,以及如何輔助孩子了解自己大腦成長的過程中如何跟自己相處。

安全型依附 一個充滿支持的成長空間

在由​​Daniel J. Siegel和Tina Payne Bryson寫的《The Power of Showing Up》中,作者提供父母和看護者知識和工具,讓我們可以透過這些知識和工具來提供孩子物質之外的互動。通過採取所概述的實際步驟,任何人都可以學會與孩子建立聯繫,並為他們提供支持,幫助他們成長為有韌性和自信的成年人,也與自己和周圍的人保持健康的關係。

《一本你希望父母讀過的書》培養與自己孩子的關係

Perry Philippa 專注於兒童的心理和情感發展,而不是用紀律技巧或育兒技巧來填充她的成長經歷,讓我們對數千年來的育兒建議實踐有了耳目一新的看法。這本書中主要討論:單親父母跟孩子的互動、為什麼粘人的嬰兒是健康的嬰兒,以及您的童年可以教給您什麼有關養育子女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