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溝通帶來的成長和轉變

僅僅一年多的實踐非暴力溝通就已經給斑斑與親人的關係帶來許多的成長和轉變。信任和聯繫不再只是他們家庭中的抽象概念,而是他們積極努力培養和維護的東西。這篇文章分享了斑斑在他的非暴力溝通之旅中的一些思考,以及他如何繼續成長並以新的方式與自己和他人聯繫。

富有同理心對話的12個元素

富有同理心對話著重在於連接並專注於當下體驗的心意。這種轉變是學會相信在我們在自己和他人之間獲得某種特定質量的聯繫時,我們自然會以慷慨、充滿創造的和對特定情況下存在的所有需求的考慮來互動。本文章分享關於富有同理心對話建立繁榮關係的12 種關係能力。

與對方關係連結的強度:互動中的三種邊界

有時候在對話感覺自己無法抽身,有時候覺得好像在對話後精疲力盡,有時甚至在對話中覺得委屈。審視自己的人際關係成為了一個迷失方向的過程,有時會成功,有時會導致另一個結。如果你希望能夠有意識地選擇在任何時刻和任何給定關係中最適合的邊界,我們需要一種系統化的方法來簡化流程,同時保持流程對自己內心世界的真實性和活力。

在陷入停滯的爭論重新獲得連結

一些爭論一直停滯不前,因為彼此都認為這是關於爭論的內容,而不是每個人試圖保護的需求。當需求與策略混為一談的時候,就會創建沒有出路沒有結果的場景。相反,我們可以嘗試完全走進彼此的世界,並與每一方提出的戰略背後的感受和需求聯繫起來。繼續閱讀以了解建立同理心聯繫的六個要素。

孩子不聽我的話!該不該使用力量和權威去教訓?

當孩子的要求與自己意願相違背,或是行為在我們眼中過為任性時,強行的喝止、直接把孩子抱起來、和抓住孩子等等的互動可能是我們去中斷或是停止一個我們不希望看見行為的選擇。父母是否應該避免所有使用力量和權威的行為,或者在某些情況下力量和權威可能是合適的?當一個意志堅強或任性的孩子與父母的意志抗爭時,使用力量和權威是否明智?面對挑釁的反對,父母有什麼替代力量和權威的方法?

在關係中,獨立和緊密聯繫的平衡是什麼?

在關係中,區分差異(Differentiation)和緊密關係(Bonding)是健康關係的兩個重要方面。區分差異是指保持獨立的自我意識,獨立思考和行動,同時仍與他人保持聯繫的能力。另一方面,緊密關係是指個體之間的情感聯繫和依戀。平衡關係的這兩個方面可能具有挑戰性,但這對雙方的健康和福祉都很重要。

你要的尊重是什麼?請求尊重的方式

一個和諧關係中可能有許多不同的基礎,像是彼此能知感受到尊重、考慮到對方的感覺以及注意到自己的行為怎麼影響著雙方,其中尊重是任何關係的核心。在尋求尊重時,需要考慮以下兩點。首先是釐清自己對他人行為有著的解釋和解讀,第二個是清楚地表達什麼能滿足和不能滿足你對尊重的需求。

你能多分享一點嗎?建立一個共同能分享脆弱的空間

在關係或群體中想邀請彼此共享脆弱性的願望可能源於許多不同的內在需求,可能是想滿足對親密關係、相互關係、被聽到、被重視、同理或歸屬感的需求的渴望。我們可能會發現自己與某人分享自己的掙扎或是困難後,對方則是不會分享他自己的故事。或者也許我們只是想通過能共同的去闡述或是分享脆弱的一面,讓在特定的關係中培養更多的親密感。

不知道該怎麼面對困難的話題?為艱難的對話做準備的六項基礎

當我們在不同的環境、場合或著是團體中,都很有可能會有跟別人的互動。在許多互動中有時候在認知上、溝通上、協調上或著是討論中難免會有誤會、摩擦和衝突,在這些帶給我們可能是壓力或是困擾的互動後,如果能與對方去溝通或著是誠實且有同理心的表達,我們就有機會去重新建立彼此的連結以及信任。

不敢去分享自己脆弱的一面?如何為脆弱的分享創造支持的條件

當我們重視富有同理心的交流時,我們可能體會到當自己允許自己與他人分享脆弱的一面時,我們就有機會建立更充實的聯繫。讓自己“變得更脆弱” 並滿足背後的需求需要採取很多行動。而這些行動是我們可以逐步練習並透過練習去建立的,本文章討論兩種主要的可以去建立富有同理心連結的方式。

透過與同理心夥伴練習讓生活更加美好

你想加深你的同情心溝通技巧並體驗被深深傾聽的經歷嗎?有了一個有同理心的伙伴,你就可以做到這兩點!同理心夥伴是一種獨特的互助關係著重在培養與夥伴進行富有同情心的溝通。在本文中,你將了解“同理心聊天夥伴”的流程、為什麼同理心聊天夥伴可以讓生活更加美好,以及如何開始或改善你的同理心夥伴關係。

孩子口中「我可以...嗎?」隱藏的訊息

為什麼孩子會尋求大人的同意?其背後很可能是成年人告訴孩子“你不能這樣做”。一旦孩子能做什麼或不能做什麼的權力掌握在成人手上時,在因果關係或是邏輯上,孩子就會以這種特殊的方式向大人徵求許可。不過,我們大人是基於什麼樣的立場去為孩子做這些決定呢?而我們大人說“你不能這樣做”是什麼意思哪?

同理心不只有一種?認知、情感、身體感覺的同理差別在哪裡?

當講到同理心時,我們會發現同理心在不同的人心中可能是不太一樣的,著名心理學家丹尼爾·戈爾曼、保羅·埃克曼、艾米·普萊斯和其他人去探索了同理心的許多組成部分,本文將涵蓋「認知」、「情感」和「身體感覺」的同理。通過學習如何與你的朋友、同事和周圍的人產生同理心,使用這三種同理心,你可以建立更牢固的關係和信任。